空气质量:优

景区最大承载量:2万人

当前位置   :  首页>  唯美海螺 > 文化海螺 > 红色文化>正文

中央红军过磨西

来源:本网站

日期:2017-05-11 16:28:06

浏览:

评论:次

一键分享:

1935年5月28日至6月3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主力,从国民党统治区敌军防守薄弱的贡嘎山下磨西面通过。通过查阅史料和当年见到过红军的老人回忆,留下了当年红军过磨西的珍贵历史。

中央红军过磨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撤离苏区瑞金,进入战略大转移。七个月后的1935年5月27日,从紫打地(今安顺场)出发飞夺泸定桥。红一军团二师“开路先锋”红四团和军委纵队一个干部营2000人,组成左路军先遣队,5月28日通过贡嘎山下磨西面。自从遵义会议后,毛主席一路上总是跟着先遣部队行进。用毛主席的话说“便于掌握军事情况,指挥打仗”。所以每到一个宿营地,毛主席都很忙,不是研究电报、报告,就是察看地图、组织会议(据毛主席身边警卫陈昌奉同志回忆)。

5月29日晚,毛主席入住磨西天主教堂。尽管毛主席到得晚,身边警卫战士还是先点亮油灯,挂上地图,呈上电文,毛主席立即伏案办公,开会。5月28日毛主席离开安顺场,前面有红一军团军团部,身后是三、五两个军团主力。被毛主席称之“战斗力强”的红九军团,以“行动快、打得开、收得拢、善伪装”负责断后,掩护主力,阻击尾追的敌人,收容伤病号。从汉源县的大树堡到泸定桥,沿途一个接一个的红军,列队有三四百里长。这在古今中外军事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壮观场面。从5月28日红军先遣队过磨西,到6月3日主力红军过完。磨西面整整过了七天七夜的红军,也下了七天七夜的雨。红军在今磨西面共和村、咱地村、杉树村、磨西老街、新兴乡的和平村、喇嘛寺村都曾留下足迹。红军在磨西面境内征程20多里,留下战斗、会议遗址。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从遵义会议走来,磨西就是通向共和国革命征途上留下的一个小小的足迹点。

在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中,曾有5位元帅,6位大将,20多位上将,百多名中将曾经过磨西。今天,磨西已成为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处纪念地、闪光点。

桂花坪战斗

桂花坪位于大渡河西岸,是一座海拔高度为2400余米的山垭口,属大雪山脉一个山梁。山梁的南坡下是今得妥乡湾东村。梁子北坡下是磨西镇共和村八步沟(今为海螺沟冰川河流域)。明、清时代到川康公路通车前600多年,西昌、紫打地、海耳洼、田湾、湾东商贾、驮队、背夫到康定,必经爬山30里,下山10里的桂花坪山路。

1935年5月28日上午,湾东大雨不停,满脸硝烟的红军先遣队指战员通过湾东街,没有进屋躲雨,不入户借锅灶煮饭、烧水,不惊动当地老百姓。成一路纵队,朝通往桂花坪梁子的一条山沟钻去。红军左拐右拐,缓慢地向被浓雾笼罩的梁子山垭往上爬。此刻每个战士的腿,象是灌了铅似的,每迈出一步都感到很吃力。饿了,口里嚼着生米或包谷籽充饥。口渴了,蹲下身子或爬下喝几口路边凉水,冲下口里碎米。浑身湿得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指挥员命令那些体力不支的战士“不能坐下!一坐下就起不来了,后面跟上……。”当前卫营接近山垭口,侦察班报告:“发现梁子山垭有川军100多人把守,挖有战壕,用块石、木头垒有掩体。”山梁树高林密,齐腰的杂草,川军看不清面前红军,红军也看不清前方敌军阵地。先遣营营长命令各连准备战斗,夺下垭口。这时红军开始喊话:“川军弟兄们,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专打国军和老蒋的,请让开路,放我们过去,红军不打川军弟兄!”川军那边象是个带兵军官回话:“老子在这里候你龟儿子两天了。弟兄们,给我狠狠的打!李司令说了,打死一个‘红毛子’,赏大洋2个。”倾刻间,红军与川军交上了火。敌人子弹雨点般在红军头上嗖嗖响,有人报告,部队有伤亡。敌人凭借居高临下有利地形,拚命顽强阻击山垭下红军。杨成武命令主攻部队:“不管正面打、侧面打,主攻还是佯攻,要尽快结束战斗,为明日夺取泸定桥的最后期限争取分分秒秒。”团长黄开湘调整战术,正面攻击改为佯攻,派两个连从左右两侧摸上梁子偷袭敌人,要求10分钟结束战斗。不一会儿,从山梁垭口两侧响起手榴弹爆炸声,密集的枪声,缴枪不杀的喊声。几分钟后,枪声停止,先遣队向桂花坪梁子快速移动。溃败的川军退下二台子,逃下河谷中半边街,从海螺沟关门石过冰川河,顺河左岸半山坡小道向蔡阳村逃窜。据红军捉到川军俘虏交待,在桂花坪与红军交战的是川军屯恳总司令李国俊特务连。他还纠集了磨西面袍哥,民团一百多人在桂花坪阻击红军。先遣队翻过桂花坪,也来不及打扫战场,开始下山到磨西。红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桂花坪东侧元宝山而下过磨西铁棒桥。另一路从八步沟左岸山梁过彝寨柏秧坪到庄子山下到河沟,两支红军在磨西铁棒桥汇合过桥。坐阵磨西指挥阻击红军敌二十四军刘子前部见红军已突破桂花坪防线,大势已去,放了几枪往康定方向逃之夭夭。

很多年后,据当年曾参加过掩埋桂花坪一战阵亡的红军,川军遗体的共和村一位马姓老农生前回忆,他们发现阵亡红军有9名,川军二十多名,合葬一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泸定县林产品公司开发湾东林区,林区公路开工之日,林产品公司总经理、公路指挥长,在林区公路经过桂花坪战斗遗址处设祭台,烧香、燃蜡烛、纸钱、放鞭炮,鞠躬、祭拜当年战斗中牺牲的红军。这是泸定人民自红军长征以来最早的一次纪念、缅怀桂花坪战斗牺牲红军的活动。后来,曾有人提议在桂花坪立碑,纪念红军烈士。

急流险滩勇架桥

红军左路军先遣队结束桂花坪战斗,过了铁棒桥,走过桥东一乱石河滩,从吊咀爬上七八十米高坎,上到磨西坪台。沿通往泸定桥古道,过咱地、空欢喜、大石包,在磨西下场口向东河坎拐去。队伍穿过路两旁腰深麦穗地下到摩岗岭与磨西坪台之间100多米深河谷中。河谷乱石滩长满了笔直、大碗粗速生树——槭木。侦察兵穿出树林,眼前10余米宽滔滔山洪河面上没有桥,挡住了去路。侦察员立马转身穿进林子向走在大队红军前面的团首长报告,“河上没有桥。”时年27岁团长王开湘,21岁团政委杨成武命令部队原地待命休息。王、杨二位首长连走带跑来到河边一看愣了,河上的确没有桥。身旁带路老乡说:“昨天桥还在,这里上下十几里都没有桥,也没有路。”杨成武说:“看,河中还露出一节篾索桥的绳子,一定是敌人在今天早上逃跑时砍断了桥绳,洪水冲走了桥,马上动员部队搭桥。”黄开湘看了看水情和对河两岸地势,决定还是在原桥位上架桥。不到3分钟,党总支书记罗华生、一营长季光顺、二营长曾宝堂、三营长曾庆林、二连长廖大株、三连长王有才等营连干部围住团长、政委听候命令。团政委几句简短动员后,团长下达了架桥命令,工兵负责架桥,其他营连砍、抬运桥木,各连支锅煮饭,后尾部队负责警戒,以防川军反扑。不一会儿,河滩树林中传来砍树板斧声、倒树声,抬桥木吆喝声,与河水声混在一起,回响在河谷中,架桥工地一片忙碌。只见架桥的工兵,在齐腰深山洪中砌桥墩,他们随时有被洪水搬运滚石砸伤或被山洪冲走的危险。幸好河东岸有两个老乡帮忙,好不容易接到西岸红军甩过河绳头,牵引第一根桥木渡河放稳在桥墩上。接下来,第二根、第三根桥木度过,几个工兵战士从架通桥木上爬过河东岸,加宽、加高、加固砌好了东桥墩。不到一个小时,一座位于下牛坪,横跨雅家埂河面10余米长木桥架好了。团长、政委在桥上走了一个来回,算是验收合格。命令部队马上开饭,每个人喝了碗夹生稀粥,出发冲锋号响了。团长命令战斗部队检查武器,丢下背包、箱子,担担等行李,轻装前进。政委叫宣传队到桥东头给部队鼓动。宣传队员站在一块大石板上敲着竹板,用江西、褔建一带口音唱起:“毛主席、总司令(朱德)十万火急下命令。红四团,加把劲,明日一早到泸定。战士们,脚步稳,抬脚踢死川军双枪兵。贵州佬,莫要停,爬坡下坎你得行……。”得到食物补充和短暂休息红军战斗人员足底生风,疾步如飞,从宣传队员面前闪过。下午5时,先遣团爬上了摩岗岭山梁,在悬岩峭壁的山路上迈开了飞夺泸定桥的脚步。

毛主席让红军战士先过桥

在磨西镇咱地村吊嘴(龙尾坝)左侧两百多米宽河谷中有一条自北南流燕子沟,它是磨西河支流。这条河上原有一座约30多米长,1米多宽铁棒桥(1989年7月26日南门关沟山体坍塌,堰塞湖决堤,被高过桥面9米的山洪、泥石流冲毁)。铁棒桥下通安顺场,上可到泸定、康定。铁棒桥始建于清代,有二百多年历史,是磨西面交通要津。

1935年5月29日,从紫打地(今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高山峻岭中建昌道(西昌—打箭炉),毛泽东同志长途跋涉,下午4时到了磨西面铁棒桥。部队见穿灰色粗布军装,头戴八角帽,脚穿布底园口鞋毛主席来了,就让主席先过桥。饲养员牵着毛泽东坐骑白马,走上了不停摇摆、晃动的铁棒桥。马刚走出四五米,桥左右晃得更加厉害,白马受到惊吓,腾起两只前蹄,不断蹦跳两只后蹄嘶叫。饲养员见马惊叫,拚命把马往前牵,马拚命往后退,僵持下去人马随时都有掉下桥的危险。情急之下,毛泽东快步走到桥头,叫身边警卫战士陈昌奉、胡长保、阙一中帮饲养员把马牵回来,让后面部队先过桥。饲养员把马牵到杂草茵茵的河滩上吃草。毛主席一手撑着黄油布伞,坐在大孤石头上,望着部队从他身边走过。过了一会,毛主席把四位警卫战士招呼到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今天为了一匹马,误了那么多同志行军,多不好呀。你们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首先想到部队,想到大家。” (毛主席的警卫战士陈昌奉回忆说)当时毛泽东在铁棒桥河滩整整等部队过了两三个小时。马的暴躁情绪平静后,后续部队渐稀疏下来,毛泽东说:“该我们过桥啰。”陈昌奉、胡长保随毛泽东先过了桥,回头等牵马饲养员和马屁股后头阚一中等3人过桥。白马在摇摆桥上,走走停停,没有蹦跳,胆怯地走过了桥,大家才舒了一口气,悬上的心放了下来。毛主席退马让兵过桥的领袖风范在中央机关,全军传开。激励了长征路上红军将士。

磨西会议

毛泽东过了磨西铁棒桥,临近夜晚,爬上磨西河坎,骑上马背,走了半个小时,到了中央警卫局为主席安排宿营地点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在教堂处下马,走进教堂围墙大门,环视四周,见教堂座西面东,宽大院子种有柿子、竹木、栽有花草,对身边同志说“这个教堂很漂亮。”这时有一个红军干部向主席报告,“王东保他们抓了三个传教士,请示主席怎么处置?”主席说“交国家保卫局去。”毛主席走进二楼神父房卧室,陈昌奉他们正忙着铺床、挂地图,把笔、墨、纸铺上大方桌。时年42岁毛泽东不知疲惫,在书架上翻起书来,从中选出3本,分嘱胡长保带上,其它东西基本没动,陈昌奉几个拿了些柿饼和红枣吃。不一会儿,时年49岁的中央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拿着一张电报上了楼,看到门口迎候他的毛泽东说“我等你一阵子了,林彪刚发来了电报,快看。”主席接过电报在油灯下阅读起来“朱主席、刘、聂、董、李:我四团于今晨六时赶到泸定桥附近,于十七时攻占泸定桥,敌向天全退去,余另告。林二十九日二十一时《红军长征·文献》第360页。”主席脸上露出了几天来少有的笑容。说“好啊,老蒋又失算了,你我成不了石达开第二,蒋该死,也成不了第二个骆秉章。刘文辉该挨老蒋骂了。”主席同意朱德意见,马上把这一振奋全军的喜讯开会传达。过了十几分钟,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陈云等中央和红军高级将领,到主席住地,走进主席住房对面一房间,大家围着两张方桌坐下。朱总司令在马灯玻璃透出微弱亮光唸完林彪来电。周副主席说:“这次要给红四团记功!”其他领导一致赞成。朱德说,“今天白天,我站在金花庙楼上,用望远镜看了康定方向,雪山上雪很大,看样子我们是过不去。”会议最后形成决定:

(一)粮食兵源补充困难,不去康定。

(二)明天部队有序通过泸定桥,先过人,后过马。

(三)陈云同志过了泸定桥,中央准备派你去上海恢复被敌人破坏掉的党组织。

(四)各部队抓紧筹积粮食。

(五)我们明天过了泸定桥,中央和军委在泸定县城开会研究北上行军路线。

晚睡早起的毛泽东同志,5月30日凌晨四点离开贡嘎山下磨西面,过了先遣团架的木桥,骑上白马行进在通往泸定桥的山路上。

两个老人记忆中的红军

如今,在磨西镇四个村,二十四个村民组,2000多农户,6000多人口中,当年见过红军的老人,而今是很少、很少。寻访中,我见到了有两位老人曾见过红军,并记得起当年红军在磨西面的一些情况。一位是原来居家八步沟(今冰川河下游)洗澡塘(今神汤)现迁居磨西街上,95岁高龄,乡村郎中刘啟轩老人。另一位是共和村三组,今年90岁老农,蔑匠彭登富老人。磨西过红军那年,刘21岁,彭16岁。谈起红军话题,两位寿星都记得起当时的情况。他们回忆,磨西过红军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五月,天天下雨。一天中午,他们听到从桂花坪梁子传来密集枪声。一杵烟功夫,有一群穿黄皮皮川军象崩山样从二坪子跑到半边街,从关门石过海螺沟冰川河,朝蔡阳方向逃去。川军边跑边喊,红军来了!要杀人啰。大人们抱起小孩,抓几个玉米馍,爬上后山,有的藏岩洞,有的躲在树林下。他俩躲的地方能清楚地静观过路红军。他们看到黄昏,柏秧坪、元宝山还有红军过。刘医生记得,红军来的前一天,他还在磨西街上为别人接骨上药。听川军讲“红军见老的就杀,年轻的就抓,娃儿煮来喂马,共产共妻。”街上一片恐慌。大富人家开始藏粮食,转移值钱的东西,把牛、羊、马赶上山或寄放在靠高山亲戚家里。街上铺子关门,除了瞎子,病卧不起老人、哑巴、麻风、驼子、瘸子身残的人留下“听天由命”,能跑的,都跑了。彭登富老人说,见磨西台地上有人往沟里钻,八步沟对河两岸几乎家家空无一人。第二天,他们见山沟中小路上出现三个当地人,刘医生走出林子向来人了解红军的情况。来人认识刘医生,刘医生也认识他们,互相都有信任感。来人说,红军到了磨西并没杀人、放火、抢东西,连门都没进,要粮食给大洋、铜圆。昨天到的红军,今天一早就去了泸定桥。昨天大家还害怕红军,今天一点都不怕了。红军说,切勿听信谣言,他们是穷人的队伍,那有自家人躲自家人的?红军派我们来就是叫大家回家。两位老人的家离磨西约6里路,下午不约而同到磨西街上,要亲眼见见红军是啥样子?刘医生见到磨西街上人头涌动,他们说话的口音,他听不懂。大多数红军穿的瓦灰色破旧军装,衣领上缀着红色布领章,头戴五角星八角帽,脚上穿的是草鞋,还有打光脚板的。在衣衫褴缕穿军装队伍中,夹杂有穿富人长杉、马架的,头缠白布或青布帕子,农民一样的青壮年男子。一到晚上,听说金花庙、大杉树观音寺、川主庙,几户财主宅院住满了红军。青早,连百米小街通道两旁的房檐下,坐着或侧卧过夜的红军。年大的有三四十岁,小的十来岁,大多数是二十岁左右小伙子,一脸硝烟。由于长途爬山涉水,路过的红军个个筋疲力尽,脸无血色。因为下雨,有打伞的,戴斗笠、草帽的。头天住磨西红军,第二天拂晓离开磨西,前面走了,后面的到了,红军队伍从桂花坪排到摩岗岭,不间断过了七天七夜。战斗部队不同,背上插有大刀,肩上扛着长枪,胸前后背交叉挂着子弹带和干粮带。队伍中间夹杂有挑行李担担,背军锅、抬担架、杠机枪,迫击炮,电话线……像是搬家。还有比男兵走得慢的女兵,显得十分疲乏,被人搀扶。路旁席地而坐的几位男红军夸她们“不掉队,不当俘虏,不得8块钱”真是好样的。(当时8块钱之说:指实在走不动的伤员按规定,给8块光洋寄养在当地老百姓家里,后果往往是被杀、被抓)当年红军真是苦。红军在磨西开了财主们粮仓,分了些粮给无粮户,大部份补充了军粮。红军不拿百姓东西,进门先喊声“老板。”不少农民家给红军烧水、背柴、送洋芋、萝卜、照明松光,让出锅灶给红军煮饭。红军请百姓背运物资、带路、买粮食付大洋、铜圆。红军也问过当地青年人愿不愿意跟红军走,当红军去?不去,也不强迫,红军真好。红军过完后,彭登富老人又去过磨西,见天主教堂围墙,街上铺板上刷有“打倒帝国主义!”、“红军买卖公平!”、“不当川军、当红军”、“打土壕、济穷人,实行耕者有其地!”好多好大的标语。两位老人回忆说红军过磨西,那几天比过年还闹热。

上一篇: 磨西会议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我的评论

总体评价:

添加评价:

15-1000字

科普小知识

  • 1、磨西镇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解放前都称为磨西面。究其来历:一是说磨西盛产玉米面粉,运销打箭炉(康定)深受欢迎,康定人叫磨西面。

  • 2、海螺沟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在沟里有一座二层山,山上有一巨石的形状酷似海螺而得名海螺沟;另外一种说法是海螺沟。

  • 3、冰川形成后,在太阳辐射、暖湿空气及其它侵蚀冰川的有效热源的作用下,冰川发生融化或蒸发的耗损,并使冰层逐渐减薄,这种现象称为冰川消融。

  • 4、大陆性冰川又称“冷冰川”。主要发育在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地区。雪线附近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一般为500—800毫米,冰川主体温度经常保持在-1~-10℃以下。

  • 5、海螺沟冰川冰瀑布:落差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宽500米~1100米。

  • 6、冰川按形态分:山谷冰川、悬冰川、冰斗冰川、山麓冰川、复合形态冰川(如山谷-悬冰川、山谷-冰斗冰川等)、冰帽,以及极地冰盖、冰架、冰原等。

  • 7、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是冰川形成的两个最基本条件。

  • 8、我国共有冰川46298条,面积59406 15km2,是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冰川面积的0 4%,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美国……

  • 9、冰川储存了全球85%的淡水,总体积2 6X107km3,若全部融化可使海平面上升将近70米。

  • 10、全球冰川总面积15,865,756km2(占陆地面积的10%),其中96 6%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近北极)地区,其次是北美洲1 7%,亚洲占1 2%,欧洲仅0 3%。

  • 11、运动的、动态变化的、能塑造地表、调节河川径流。

  • 12、海螺沟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它运动剧烈、对地貌改造作用强,表碛多而厚,颜色灰暗。消融量和积累量均大,受气候波动影响强烈。

  • 13、冰川按成因及物理特性分为海洋性冰川(温冰川)和大陆性冰川(冷冰川)。海螺沟属于海洋性冰川。

  • 14、冰川(Glacier)是以一定的运动规律运动,主要分布于大陆并能长期存在的冰体;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较大的规模,是由于大气各种固态降水的堆积和再结晶作用形成的。

快捷
方式



© 版权所有 (2023) 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沟景区管理局 蜀ICP备2023025625号
总访问量:355543 昨日访问:1279 您是今日第153位访客!

景区订阅号

景区服务号

景区语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