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优

景区最大承载量:2万人

当前位置   :  首页>  唯美海螺 > 最佳体验 > 冰川博物馆>正文

海螺沟冰川博物馆

来源:本网站

日期:2016-09-27 11:28:52

浏览:

评论:次

一键分享:

海螺沟冰川博物馆位于海螺沟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负一层,建筑面积634.50平方米。冰川博物馆布展 通过大量珍贵的标本和图片、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冰川演变多样性,在展馆内构成了一个集科学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冰川地学知识体系。

面向社会公众,以地球冰川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冰川科普为宗旨,兼顾冰川演变科学研究,努力将具有近现代地学特色的海螺沟冰川博物馆建成融科普、科技、文化于一体的高品文化、科技场所,促进海螺沟冰川地质遗迹的保护、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认识冰川之什么是冰川

冰川(英文:Glacier, Ice River, Ice Stream)俗称冰河,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规模、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表的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在重力和压力下,通过冰体塑性蠕变或滑动由高海拔向低海拔流动。冰川是地表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七大洲都有冰川。

认识冰川之冰川的形成与分布

冰川是由于地球表面的终年积雪,在日照升华、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转化为冰川冰,并发生运动而形成的。

在两极或低纬度的高海拔山区,降水主要以固态的形式降落,长年累月就聚集而形成终年积雪区的雪原,雪原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刚降落的新雪,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变化,雪花会变成六角形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粒雪在上层雪的重压下发生缓慢的沉降压实和重结晶作用,使其粒雪变成粒状冰。粒状冰进一步受压,排出气泡,就变成浅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在上部冰雪压力和本身的重力作用下而运动形成冰川。

冰川分布图:

认识冰川之冰川的运动

当冰层堆积越来越厚,由于冰体本身的重量所形成的压力,再加上重力的影响,冰体沿着斜坡向下流动。冰川运动主要通过塑性变形或冰体滑动发生,一般日平均运动速度缓慢,以致肉眼难以发觉。

认识冰川之冰川的地质作用

冰川地质作用是冰川活动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发生的作用,它包括冰和冰流水的地质作用两个方面,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三种类型。

侵蚀作用:

冰川和它所携带的岩石碎块对地面进行掘蚀和磨削称为冰川的侵蚀作用,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形成的地貌特征显著,如陡峭的山峰、尖锐的山体、宽大的U形谷、切割山嘴,此外,还有大量的磨光面、擦痕等。

搬运作用:

冰川将刨蚀的产物以及坠落冰面的风化物一齐冻结于冰体之中,像传送带一样将它带到冰川的前端,为冰川的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冰川搬运的碎屑物质,由于过多、过重,或因冰川受阻,或因气温升高融化,从冰川体中分离堆积下来的作用,称为冰川的堆积作用。直接从冰川中堆积下来的物质,称为冰碛物。

认识冰川之中国冰川

中国冰川,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包括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区。冰川分布集中,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山、横断山、昆仑山、祁连山等诸多山脉,是很多河流的源头。由于冰川冰雪累计和融化相对稳定,确保了江源河源地区水源的稳定,长江源和黄河源均发源于雪山冰川。

青藏高原冰川主要集中于以下几处,一是藏东南即念青唐古拉山东南段纳木措湖周围,著名的有南迦巴瓦雪峰和加拉白垒雪峰,有西藏境内最长的恰青冰川;二是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羊卓雍措附近区域、横断山脉的贡嘎山周围,并以海洋性冰川为主;三是珠穆朗玛峰周围地区有名的绒布冰川,这一带以冰塔林壮观而著称。

绒布冰川——珠峰地区最著名复式山谷冰川

托木尔冰川——中国第一冰川

米堆冰川——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全世界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

海螺沟冰川的故事之地质发展史与生命演化

化石长廊展区:

1、圆角石

4.6亿年至4.25亿年前,在海里游泳的鹦鹉螺类,具有稍微弯曲的奇特的管状壳。

2、直角石

直角石(学名Orthoceras)是一属已灭绝的鹦鹉螺类。其化石非常普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地层,尤其是石灰岩。

3、菊石

菊石(Ammonite)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由鹦鹉螺演化而来。最早出现在大约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初期,晚古生代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二叠纪—三叠纪这次地史时期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后,菊石类动物迅速复苏;到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时候发展到顶峰, 成为与恐龙齐名的中生代代表生物。白垩纪末生物灭绝事件中,与恐龙一起灭绝。

海螺沟冰川的故事之海螺沟冰川的地质演化

贡嘎山极高山地的形成,经历了上新世夷平期、早更新世山地湖盆期与中更新世以来的深切河谷期的地貌过程。

----古夷平期(距今340万年以前)这是中国夷平面形成期,贡嘎山仅是其上比高千余米的蚀余山。

----山地湖盆发育期(距今340万~130万年)横断运动导致中国夷平面解体,在贡嘎山东麓和以南的区域产生一系列断陷湖盆--昔格达湖,随着山地的隆起,湖盆不断沉降,堆积了厚数百米的地层。

----极高山与深切河谷发育期(距今130万年至现代)元谋运动结束了区域性昔格达湖的沉积而转入河流作用为主的时期,形成大渡河等深切河谷,同时在高山地带发育了多期冰川。

贡嘎山从古夷平面上的蚀余山演变为极高山地的地貌过程中,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因素,第四纪冰川则起着景观强化作用。

位于横断山脉东部的海螺沟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喜马拉雅山脉运动,青藏高原发生强烈的隆起过程中,并伴有地壳断陷而形成的。

海螺沟冰川的故事之贡嘎山冰川的分布

贡嘎山地区的现代冰川是在季风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属典型的季风海洋性温冰川。由于贡嘎山东坡为季风迎风坡,贡嘎山西坡气候条件比东坡相对要干,因此东坡冰川更为发育,代表性的较大型山谷冰川如海螺沟冰川、磨子沟冰川、燕子沟冰川和南门关沟冰川等;西坡较大冰川为大小贡巴冰川。西坡较东坡冰川数量多,但东坡冰川规模大;现代冰川雪线高差变化较大,东坡低于西坡,东坡一般在4800—5000米,西坡在5000—5200米之间。

海螺沟冰川的故事之贡嘎山冰川的形态

贡嘎山现代冰川按冰川的形态类型可分为山谷冰川、冰斗-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冰斗-悬冰川和悬冰川等。其中以悬冰川的条数最多,占冰川总数的36%;其次是山谷冰川、冰斗-山谷冰川、冰斗-悬冰川和冰斗冰川,它们分别占冰川总数的26%,15%,12%和11%。冰川面积以山谷冰川占的比例最大,占冰川总面积的75.38%,而其它类型的冰川面积只占冰川总面积的24.62%。冰川储量也是以山谷冰川的比例最大,占冰川总储量的86%,而其它冰川类型的冰储量仅占总冰储量的14%。

贡嘎山冰川形态类型分类统计

海螺沟冰川的故事之贡嘎山冰川的特点

1、冰川源头补给区宽阔,雪线以上有发育较好的粒雪盆,有的还发育多级冰斗;但是粒雪盆后壁地形陡峻,切割强烈,坡度多在30°以上,以致近于直立,雪崩频繁。

2、冰川补给区向下多为冰川急流地带或者冰川瀑布区。山谷冰川雪线以下,均是高达100—1000米的冰川瀑布或者急冰流区,急冰流区的年运动速率在200—1000米/秒,如海螺沟冰川瀑布从粒雪盆4900米下跌到3820米的髙度,落差髙达1080米,为中国已知最大的冰川瀑布。

3、冰川消融区冰面、冰内和冰下河道发育,冰川融冰多从冰川末端的冰洞涌出。根据观测资料计算,山谷冰川为裸冰面时,冰川中下段年消融量可达8—12米。这样的强消融,由于冰川冰面的破碎,冰裂隙发育,冰川融水进入冰内和冰下河道。温度较高的水流至冰床,特别是海洋型冰川在活动层以下的温度处于压力融点状态,冰川底部的压融现象更加普遍,侵入的冰川融水和压融水增加了冰床水膜厚度,促进冰川的滑动。

4、贡嘎山海洋性冰川消融区,即冰舌段,一般被厚度不一的表碛所覆盖。如海螺沟冰舌段、燕子沟冰舌以及西坡的贡巴冰川,都被表碛所覆盖,使原本洁白的冰川呈现灰色。这些表碛物的主要来源是:(1)来自粒雪盆后壁及两侧谷壁崩落在冰面上的岩块或岩屑,这类岩屑棱角完好,多为块砾;(2)冰内岩屑通过冰面消融转为冰面岩屑,这类岩屑棱角明显,无结构,细粒少;(3)内碛及底碛由冰川流线或沿剪切面被带到冰面上的岩屑,这些岩屑有的呈次棱角状,并有擦痕和磨光面,同时还有许多细颗粒物质混合。表碛厚度一般自冰川上游向下逐渐增厚,如海螺沟冰川末端附近最厚处实测超过1米,而其上游大冰瀑布以下表碛仅仅只有几毫米。

5、在冰舌边缘现代冰碛西坡冰川较东坡发育。山谷冰川的冰舌有的占据着整个谷地伸入森林,将谷地两侧森林进行修剪;有的冰舌伸展在较老冰川形成的槽谷中,仅占据谷地一部分,冰川与两侧谷地分离。冰舌占据整个山谷的冰川或者仅占部分谷地的冰川,在冰川末端外围都有新鲜终碛与侧碛保存。

海螺沟冰川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之海螺沟的气候

海螺沟气候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从所处纬度看属中亚热带气候,但在高山峡谷地形影响下,其垂直气候明显,基带气候绝大部分是山地北亚热带。景区既受青藏高原气候的影响,又受东南、西南季风的影响,这样就产生了既有别于青藏高原,又不同于盆地的独特的区域性气候特征。境内季风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表现为冬季干燥温暖,夏季凉爽湿润,具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四季可游,是理想的旅游、度假、疗养、登山、科考、探险的胜地。

海螺沟冰川区气候显著特征为雨热同季。据中科院贡嘎山站3000米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海拔3000 米三号营地附近多年平均气温为4.1℃,年最高气温23.2℃,年最低气温为-14.0℃;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海拔3000 米的年降雨量高达1956 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多达251天,其中夏季(7-9月)降雨量占43.89%,河川径流特别丰富。


海螺沟冰川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之海螺沟植物

1、海螺沟垂直植物带谱:

海螺沟地处中高山、高山、极高山地区,落差6000米以上,形成了五个植被带,荟萃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多数的植物种类。海螺沟植被垂直带谱沿海螺沟方向的贡嘎山东坡剖面,由磨西河口的大渡河谷底至主峰,水平距离仅29公里,海拔垂直高差达6450米:

海拔1200~2200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包括半干旱河谷)带;

海拔2200~2500米,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海拔2500~3600米,亚高山针叶林带;

海拔3600~4600米,高山灌丛草甸带;

海拔4600~5000米,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

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造就了海螺沟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国内外山地相比,位于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成为中国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

2、海螺沟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1)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常绿乔木、小枝互生、雌雄异株。生于海拔1600~2400米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红豆杉属植物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有4种1变种。

2) 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毛茛科独叶草属植物。多年生小草本,无毛,高约10厘米,生于海拔2500~3500米针叶林或杜鹃灌丛下,常与鲜类共生。独叶草为我国特产,代表古老残遗类群。二叉状分枝叶脉与裸子植物银杏以及某些蕨类植物脉序相似,为研究被子植物进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3) 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木兰科水青树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生于海拔1800~2200米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水青树为我国特产,代表古老残遗类群。水青树木质部只有管胞,没有导管,具裸子植物特征,因此可以为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提供科学依据。

4)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连香树科连香树属植物。落叶大乔木,高可达40米,生于海拔1800~2400米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连香树是分类系统上孤立、形态上特殊的植物,代表古老残遗类群,在研究植物区系演变有一定科学价值。连香树木材结构细致坚硬;叶含麦芽醇,可作为香料工业中香味增强剂;春季叶片萌生时红色、秋季金黄色,具有观赏价值。

5) 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木兰科木兰属植物,是木兰属中较原始种类,对木兰科的系统发育研究有重要意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生于海拔1800~2200米林下或林缘。西康玉兰分布地理区仅限于四川西部和西南部,海螺沟为模式标本原产地。

6)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松科云杉属植物。常绿乔木,生于海拔2000~2800米针叶林地带。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资料,海螺沟分布的麦吊云杉应为本种的一个变种,叫油麦吊云杉,油麦吊云杉为我国特产,海螺沟是模式标本产地。木材坚韧、纹理细致,是优良的用材树种。

7)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冬虫夏草是鳞翅目昆虫蝙蝠蛾的幼虫被麦角菌科一种真菌感染后形成的虫菌混合体,既可认为它是昆虫;从真菌角度来讲,也可认为它属于植物。生长于海拔3600~4600米地带的高山灌丛草甸中。

冬虫夏草是是一种传统中药,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核苷、甾醇、甘露醇以及多糖等成分,为对体虚劳咳、年老衰弱、腰膝酸痛等症有一定疗效。近年来由于人为炒作,过分夸大药效,造成价格高涨,使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挖而大量减少。

8)天麻(Gastrodia elata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兰科天麻属植物。生于海拔1600~2200米常绿阔叶林和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天麻是一种传统中药,块茎中含香荚兰醇、香荚兰醛、天麻甙、多糖、维生素A类物质、粘液质等成分。中医认为有熄风镇痉作用,用于治疗头痛、眼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为保护野生资源,现已实现人工栽培。

9)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百合科重楼属植物,生于山坡林下及灌丛阴湿处、海拔1600—2000米常绿阔叶林下。七叶一枝花具有败毒抗癌、镇咳平喘、消肿止痛、清热定惊的功效,主治痈肿、肺痨久咳、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病症。为保护野生资源,现已实现人工栽培。

10)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小蘗科桃儿七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状,横生,节状,红褐色。生于海拔3000~4000米针叶林林沿以及山脊两侧平坦的沟边和灌丛中。桃儿七根状茎和须根内含鬼臼素、槲皮素、飞燕草素等成分。功能镇静止痛、清热解毒、定喘止咳,主治风湿疼痛、咳喘、跌打损伤、蛇咬伤等,对治疗癌症亦有一定疗效。



海螺沟冰川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之海螺沟动物

海螺沟地区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野生动物理想的生息繁衍之所。其中光珍稀动物就有30余种之多,如小熊猫、雪豹、藏酋猴、云豹等。

1、 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体重约6千克。全身呈红褐色,四肢呈棕黑色,体毛长而蓬松,脸圆,具白色斑纹,唇、耳缘和颊白色,脸上有白斑,眼鲜艳;尾粗,长超过体长之半,具9个棕黑与棕黄色相间的环纹,颇显著,因此,在四川又称为九节狼。

2、 雪豹(学名:Panthera uncia):大型猫科食肉动物,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雪豹分布于中亚高原,中国的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高山地区均有分布。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相对长而粗大的尾巴是雪豹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

3、 藏酋猴(学名:Macaca thibetana ):是中国猕猴属中最大的一种。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区有岩石的生境中,集群生活,喜在地面活动,在崖壁缝隙、陡崖或大树上过夜。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果、枝及竹笋为食,亦食鸟及鸟卵、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 云豹(学名:Neofelis nebulosa)为哺乳纲的猫科动物,有四个亚种。体长约70-110厘米,尾长约70-90厘米,体重约16-40千克,为豹亚科最小者。身体两侧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故名。云豹分布于亚洲的东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甘肃、云南、陕西、四川等省,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虽然名字有豹这个字,但它不属于豹属,而是独立的云豹属。

5、 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体长150~170厘米,体重150千克左右。体毛黑亮而长,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块“V”字形白斑。身体粗壮。栖息于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动,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视觉差,嗅觉、听觉灵敏;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

6、 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别名扭角羚、金毛扭角羚、牛羚,属牛科。体型粗壮,体长200厘米左右,肩高150厘米左右,体重250千克左右。雌雄均具角,角形弯曲特殊,呈扭曲状,故而称之“扭角羚”。羚牛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山地森林中。喜群居生活,体型雄健,性情凶悍。数量稀少,中国仅存数千头,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及西藏。

7、 猕猴(学名:Macaca mulatta):体长51-63厘米。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方诸省,如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8、 红隼(学名:Falco tinnunculus),隼形目隼科隼属,体长约34cm,在猛禽里属于体型较小的鸟,脸颊上有显眼的黑色条纹,是红隼以及其他一些隼的共有特征。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栖息于山地和旷野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以猎食时有翱翔习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虫、鸟和小哺乳动物。红隼广泛分布于中国,是中国东部地区城市最常见的猛禽之一,为留鸟或季候鸟。在野外通常活动于开阔的原野或山区悬崖附近。



海螺沟冰川旅游资源之风光揽胜

1、 圣洁的雪山美景

海螺沟地处横断山系的核心地带,境内延绵着众多终年积雪、冰清玉洁的雪山。贡嘎山海拔7556米,被誉为“蜀山之王”、“香格里拉之巅”,为横断山系主峰,周围林立着45座海拔6000米以上、100余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峰雪山,是世界上距离大城市最近的极高山群。

每当天气晴朗,东方吐白,灿烂的霞光冉冉而起,万道金光从长空中直射卫士峰。瞬间,数十座雪峰全披上一层金灿灿的夺目光芒,瑰丽辉煌——这就是著名的“日照金山”。

2、 磅礴的大冰瀑布

冰瀑布宽达1100米,落差1080米,由无数极其巨大的光芒四射的冰块组成,仿佛从蓝天直泄而下的一道银河。除非你亲眼见到,没有任何词汇能形容它的瑰丽与伟大。冰川最高点的海拔为6750米,而最下端的海拔高度仅为2850米,它不但是低纬度低海拔的冰川,而且是落差最大的冰川。

3、 奇特的红石景观

海螺沟红石滩集中分布于景区内雅家埂两河口和燕子沟一带。红石滩绵延23公里,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红石景观,是大自然赠送给海螺沟景区最神奇罕见的景观之一。景区内的红石滩,每一块石头上都被披上了一件美丽的红色外衣,红石在河流两旁堆积,在清洌的流水相伴下,成群的红石瞬间变成了流动的色彩,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让游客仿佛进入了一个红色梦幻般的世界。

4、 海螺沟的森林

海螺沟地区海拔高差达6000余米,形成了明显的多层次气候带、植被带。将4880余种从亚热带至寒带的植物集中于一个区域之内。沿着环状山路徐徐向前,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身旁植物景观的无穷变幻,从山谷的棕榈树、青翠的竹林到原始森林的参天古木、山花烂漫的大片野生杜鹃,直至高海拔色彩缤纷的草本野花和第一植被,令人目不暇接。茂密的原始森林向空气中释放出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达10万-100万个,约成都的2000倍,使海螺沟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5、 雪谷温泉

与雪山、冰川相对,海螺沟温泉将四季带入永恒的温暖。沐浴在海螺沟温泉里,身体宛如天上漂浮的暖云,能深切感受到来自海螺沟冰川地底的热力。在花开遍地的春天、烟云缥缈的夏季、枫叶飘落的秋日、雪花飞舞的冬季,温泉里的心境或怡然自得,或超脱尘世、或宁静澄明,或天人合一。

海螺沟冰川旅游资源之未来展望

风在此止步,心不曾离开。海螺沟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风情、灿烂的红色文化,舒适宜人的气候类型。为秉承荣誉、再创辉煌、发挥旅游景区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基础上,海螺沟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提升景区综合质量,提高海螺沟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游客提供一个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经营诚信、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我的评论

总体评价:

添加评价:

15-1000字

最佳观赏时间

康定木兰:3月中旬——4月中下旬

观赏杜鹃:4月中旬——6月中旬

最佳避暑:6月——9月

秋赏红叶:10月上旬——11月中旬

冬日玩雪:11月——3月

观赏冰川:全年

冬日玩雪:全年

日照金山:春-06:40左右

夏-06:20左右

秋-06:30左右

冬-07:00左右

科普小知识

  • 1、磨西镇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解放前都称为磨西面。究其来历:一是说磨西盛产玉米面粉,运销打箭炉(康定)深受欢迎,康定人叫磨西面。

  • 2、海螺沟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在沟里有一座二层山,山上有一巨石的形状酷似海螺而得名海螺沟;另外一种说法是海螺沟。

  • 3、冰川形成后,在太阳辐射、暖湿空气及其它侵蚀冰川的有效热源的作用下,冰川发生融化或蒸发的耗损,并使冰层逐渐减薄,这种现象称为冰川消融。

  • 4、大陆性冰川又称“冷冰川”。主要发育在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地区。雪线附近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一般为500—800毫米,冰川主体温度经常保持在-1~-10℃以下。

  • 5、海螺沟冰川冰瀑布:落差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宽500米~1100米。

  • 6、冰川按形态分:山谷冰川、悬冰川、冰斗冰川、山麓冰川、复合形态冰川(如山谷-悬冰川、山谷-冰斗冰川等)、冰帽,以及极地冰盖、冰架、冰原等。

  • 7、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是冰川形成的两个最基本条件。

  • 8、我国共有冰川46298条,面积59406 15km2,是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冰川面积的0 4%,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美国……

  • 9、冰川储存了全球85%的淡水,总体积2 6X107km3,若全部融化可使海平面上升将近70米。

  • 10、全球冰川总面积15,865,756km2(占陆地面积的10%),其中96 6%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近北极)地区,其次是北美洲1 7%,亚洲占1 2%,欧洲仅0 3%。

  • 11、运动的、动态变化的、能塑造地表、调节河川径流。

  • 12、海螺沟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它运动剧烈、对地貌改造作用强,表碛多而厚,颜色灰暗。消融量和积累量均大,受气候波动影响强烈。

  • 13、冰川按成因及物理特性分为海洋性冰川(温冰川)和大陆性冰川(冷冰川)。海螺沟属于海洋性冰川。

  • 14、冰川(Glacier)是以一定的运动规律运动,主要分布于大陆并能长期存在的冰体;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较大的规模,是由于大气各种固态降水的堆积和再结晶作用形成的。

快捷
方式



© 版权所有 (2023) 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沟景区管理局 蜀ICP备2023025625号
总访问量:355543 昨日访问:1279 您是今日第153位访客!

景区订阅号

景区服务号

景区语音下载